童年不在他乡:在与生活和社会的连接中


领导力 抬头.png


美国教育家杜威说:“教育即生活,教育即成长,教育即社会”,这种教育理念给当时美国的教育带来很大改变。

 

教育与生活的关系,教育与孩子成长的关系,教育与社会的关系,这是教育的最终目标,但我们往往会在这条道路上迷失方向。


也许,有些家长觉得孩子拿回一张满分试卷就是教育的成功;有些家长认为把孩子送入一所重点学校,这是教育的成功。

 

然而真正的教育并非拘泥于一个固定的场景,限制在一定的年龄之内,它贯穿于我们的一生,体现在我们生活的细枝末节里。

 

WechatIMG633.jpeg


教育的方式有千万种,教育的成果有千万个,但教育的最终目标只有一个:让孩子们成为一个拥有独立思考人格,并能为社会贡献一己之力的人。

 

在现实社会中,就有些人学会了很多知识,也懂得很多道理,但没有办法把这一切应用到他的生活、工作之中,没有能力去跟自己之外的人与物做连接,面对诸多困惑无能为力。

 

我的一位朋友是一家创业公司的CEO,但他有一个自己多年都无法逾越的障碍——在人前讲话会口痴,会紧张,就连给公司员工开会都会紧张得手心出汗。


他从小喜欢独处,喜欢自己做各种实验,很少跟其他人交流,哪怕是家里人。他说:“上学的时候我就喜欢搞各种实验,所以我荣获很多奖项,父母也为我自豪,但他们并没有注重对我领导力的培养。”


教育不单单是培养某一方面的技能。


在我们以往的观念里,会习惯性的拿出一个看得见的标准去衡量孩子的教育与成长,但其实这是一种对教育相对简单粗暴的认知。社会高速发展的现在,唯一不变的是变化,学会转变对孩子的教育观念已成为一个越来越重要的趋势。

 

 


多国教育经验:重视对孩子品格与素养的培养

 

前几个月热播的记录片《他乡的童年》曾在教育界引起不小的轰动,片中日本、芬兰、印度、英国的教育理念让我们不由得感叹:原来教育也可以这样?

 

日本的一家幼儿园。


为了培养孩子的集体主义精神,训练孩子们一起呐喊。


IMG_1085.PNG

IMG_1080.JPG

图片来源:《他乡的童年》


把门的边沿故意设计一个凸起,为了让孩子在关门的时候能够用心。


如果随手一带门就会关不严,坐在门边的小朋友就会感觉到冷,这个设计一方面培养孩子做事用心细致,同时也培养孩子做事时要有为他人着想的意识。

 

芬兰推行一种无竞争的积极教育模式。


三、四年级没有任何考试,上课不用中规中矩,孩子们可以脱掉鞋子,拿着ipad随意的坐在椅子上。


 IMG_1083.PNG

图片来源:《他乡的童年》


一位老师说:“我们评估孩子的标准不在乎他们学了多少知识,而是看重他是否懂得如何学习?如何自己学习,如何在小组中学习,如何跟别人搭档学习以及面对问题时的责任感。”


他们会把孩子带到森林里去上课,给每个孩子发一张色卡,让他们去森林里寻找与色卡颜色相同的植物,或会让孩子们去寻找不同的植物,并说出它们的气味、它们的名字,孩子们口中所说的就是他们认为正确的,没有对与错,这是培养孩子们认知能力的一种方式,让他们学会与自然连接。

 

印度有一种Jugaad思维模式,意思是凡事都有替代方案。

 

穷人的孩子没有玩具,可以利用废弃物品为孩子做,哪怕只是一个吸管也会成为激发孩子们兴趣的“乐器”。


一位教授说:“这样经过一段时间,孩子就可以成为自主制造快乐的人。”


IMG_1093.JPG


为什么在世界500强公司中,30%的CEO都由印度人担任?因为他们不为任何事情设正确答案或标准答案,在没有解决方案的时候,可以去寻求替代方案,这种思维模式被应用到对孩子的教育之中。


英国的精英教育更看重体育、艺术与奉献精神,从这几个方面培养孩子们与人沟通的能力。

 

家长们唏嘘:我们是不是也可以这样去教育孩子?

 

国情不同、传统不同,他国的经验我们无法复制,但从他们的教育经验我们不难发现——对孩子品格与素养的培养是他们共同的特征。

 

 

领导力也是一种素养,越早培养越早受益

 

领导力不单单是自上而下的领导能力,它是包含人际关系、决策能力、价值观及看待问题的角度与思维方式,它是一个人综合素养的体现。

 

调查显示:未来社会具备领导力的人将占有绝对优势!所以注重孩子综合素养的培养,让他们学会如何与外界连接尤为重要。


在学校,您的孩子不能只是一名学霸,他还要知道如何与学渣打交道,如何与老师沟通,如何与对手交朋友。


在家庭中,要让孩子有存在感,有责任感,他从小要有一种认知:我不只是被关心被呵护的对象,我也有责任去关心家人,照顾家人,甚至那些需要关心的陌生人。

 513C20A2-660E-47C9-930C-2A5DB812AF8C.JPG


假设有一天你的孩子走向职场,在一家企业做中层领导,在与同事讨论一个决策方案时,如果他说“这事得听我的,因为我是领导”或者“这个建议是你提出的,出了问题你得负全责”。


这样的思维模式会让他处于被孤立的尴尬局面。


这是不具备团队协作、处理冲突及决策能力等素养的一种体现,这种缺失会影响他的职场运气。

 

一个孩子的道德素养、诚信意识、责任承担与奉献精神也需要从日常点滴去引导。

 

态度直接影响着一个人的思维。


如果一个孩子从小没有树立尊重他人的习惯,没有服务他人的意识,没有一个乐观积极的性格,那么不管这个孩子当下的家庭环境是贫穷还是富有,未来的他一定会活得很糟糕。

 

 


培养孩子的素养可以这样做

 

很多家长认为培养孩子的个人素养是一个很大的课题,会觉得无从下手。那么以下几个小方法可以在实际当中帮助到你和孩子:

 

  • 和孩子讨论

    与孩子一起看球赛的过程中,不妨跟他讨论一下球员之间是如何亲密合作的,如果一个球队只有一个人那会是一种什么样的结果?如果您的孩子对音乐感兴趣,不妨带他去听一场音乐会,让他形容一下不同乐器的声音,告诉孩子我们能听到如此完美的音乐绝不是一个人或一种乐器可以岂及的,以此培养孩子对团队的认知。

 

  • 尊重孩子

    平时在家庭中给予孩子足够的尊重,尤其是家里来客人的时候不要忽略孩子的存在,要给孩子机会让他正式介绍自己,这是锻炼他与人沟通的开始。

 

  • 帮孩子学会掌控情绪

    当孩子因与同学或家庭成员发生矛盾感到无助时,不要任由他的不良情绪发展下去,而是要坐下来与他分析这种情绪可能会带来的不好后果,让孩子从小练习遇到矛盾冲突时的处理方法,而不是一味的发泄情绪,这是培养他解决问题的能力。

 

  • 平等聊天

    与孩子像朋友一样坐下来聊天,不要因为他是孩子而剥夺他了解一些事实真相的权利。社会新闻、文学作品中的故事都可以拿出来跟孩子一起讨论,让正确的价值观在孩子心中留下印迹。

 

  • 生活中的小细节

    不要小看扫地、整理床铺、做家庭作业这些小事,其实从孩子对待这些事情的态度上可以观察孩子是否有责任感。有的家长鼓励孩子做家务,一段时间后孩子放弃了,家长也跟着放弃了,这样让孩子做家务的事情就成了作秀,并没有对培养他用心做好一件事的良好素养起到好的作用。

 

IMG_0415.JPG 


对于孩子良好素养的养成并不难,难的是家长是否可以从日常点滴中发现一些好的方法,并一直陪伴孩子坚持做下去。

 

我们应该给孩子更多的尊重,不要总把他们当成“小屁孩儿”来对待,要用成年人的思维去跟他们交流,去满足他们所有的好奇心。


未来不是只有一个样子,满分试卷、重点学校与一个孩子广阔的未来相比都不算什么。


领导力 底图.png